当前位置: 观测器 >> 观测器优势 >> 今日科技话题嫦娥五号分布式量子精密测量
▲图为元江的河谷型萨王纳植被。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提供
12月1日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获悉,该园植物多样性研究组朱华研究员等在分析元江、怒江、金沙江等深切干热河谷的植物区系组成及起源与演化时有惊人发现,研究结果支持元江为云南最古老的一条河。云南的元江、怒江、金沙江和澜沧江的部分深切河谷,由于地形产生的“焚风”效应,在河谷的底部形成干热的气候,具有特殊的稀树灌草丛样植被,它们以草为主,其间散生灌木和乔木,在外观上类似非洲的“稀树草原”或“萨王纳植被”,在学术上被称为河谷型萨王纳植被或半萨王纳植被。朱华等研究人员基于对这些深切干热河谷长期野外调查记录的野生种子植物科、属及种的研究,分析它们的植物区系组成、生物地理,并探讨它们的起源与演化。——中国新闻网4为何植物开花有早晚科学家找到调控花期的开关▲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自然界很神奇,不同植物的开花时间不一样,到底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在调控开花时间?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这个奥秘。11月30日从安徽农业大学了解到,该校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抗逆育种与减灾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李培金课题组,通过研究揭示了拟南芥花期自然变异的调控新机制。这一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著名国际刊物《自然·通讯》上。——《科技日报》5首套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高时间分辨率观测数据集发布12月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经过20余年努力,该所研究团队发布了首套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高时间分辨率综合观测数据集。该数据集是目前发布的青藏高原时间分辨率最高、观测序列最长、观测要素最齐全的野外台站综合观测资料。相关成果发表在《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上。青藏高原是反映气候系统不同圈层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效应的典型区域。当前,青藏高原是我国观测资料最为缺乏的地区之一。“这严重阻碍了我们对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和水分循环规律的科学认识,制约了数值模式的发展和我国灾害性天气气候预测水平的提高。”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员马耀明说。——《科技日报》6两种血液分子可“追踪”阿尔茨海默症进展据英国《自然·衰老》杂志11月30日发表的一项医学研究,欧洲科学家团队首次发现,血液中两种分子的水平或能预测轻度认知损害:患者未来的认知衰退和阿尔茨海默症痴呆的发展。这两种分子分别是在苏氨酸-位上磷酸化的tau(P-tau)和神经丝轻链(NfL)。这一成果有助于科学家开发出常规血液检查,“追踪”高危群体的阿尔茨海默症进展。目前,人类对阿尔茨海默症依然束手无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致病原因“缺位”,导致难以展开预防和“追踪”。这样一种起因不明、无法治愈的病,却并不罕见——数据显示,全球约有万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占所有痴呆病例的50%—70%。阿尔茨海默症的特征是:被认为会导致神经元死亡的蛋白在脑内聚集,并最终发展为痴呆。而最新研究发现,这些蛋白也存在于血液中——因此检测它们在血浆中的浓度,可以诊断该疾病,或区分该疾病与其他常见的痴呆形式。——《科技日报》来源:今日科协
▼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