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器

优秀博士后自动化学院雍可南踏实努力,

发布时间:2022/6/1 9:11:26   

雍可南

年10月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工学博士学位。

博士生导师为吴庆宪教授,合作导师陈谋教授,曾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联合培养2年。后于年12月进入我校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导师为张卓然教授,现为我校首批“百强团队”成员。该博士后以固定翼无人机为研究对象,瞄准重要理论技术难题开展了科研攻关,立足于多约束下非线性系统的抗干扰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前沿的鲁棒受限控制方法,相关成果被《IEEETrans.Autom.Control》、《Automatica》、《IEEETrans.Ind.Electron.》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入站一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江苏省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1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项,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重点研发计划。作为《Automatica》及5个IEEE汇刊等国际权威期刊审稿人审稿余篇次。

雍可南博士针对无人机非线性系统在多约束下的边界保护控制设计及在复杂气流下无人机抗干扰控制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调研以及理论分析,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部分成果展示如下:

1

提出非线性系统

多约束协调控制方法

针对存在多类约束的非线性系统跟踪控制问题,尤其是如输入饱和与输出性能两类相悖约束的情况,其可解性与约束的具体形式息息相关。换言之,存在特殊情况无法同时满足所有约束。因此,需要提出合适的控制策略,尝试对这两类对立约束进行协调甚至取舍。为了保证闭环系统的可靠运行,项目组构想了将满足输入约束作为实现输出约束的前提条件这一解决思路,提出了非线性系统多约束协调控制方法。该方法在输入达到饱和约束后能够主动调节输出约束,避免控制器失效,并在控制输入满足输入约束后适时恢复输出约束。为了达成以上目标,该方法构建一种新型辅助系统,生成与控制输入及饱和信号相关联的自调节信号,进而与预设性能函数共同构成自调节性能函数。图1给出了上述方法与经典方法的仿真比较结果。左图为多约束协调机制下的飞行器迎角跟踪误差,可见系统在适当放宽性能约束后能够保证安全飞行;右图为常规保性能控制方法,迎角跟踪误差与输出性能约束重合,控制律失效。上述仿真验证表明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与构想的可行性。相关成果的理论总结与前期探索分别发表于期刊《Automatica》和《Neuro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2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