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观测器 >> 观测器优势 >> 引力波研究飞速拿了诺奖,够严谨吗观察者
大约四年前,在年9月14日,LIGO(LaserInterferometerGravitational-WaveObservatory,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团队首次探测到引力波,随即在年因此获颁诺贝尔物理奖。同年,欧洲的VIRGOInterferometer(室女座干涉仪)上线,成为两座LIGO侦测器的补充。所以在过去两年来,全球共有三座引力波侦测器一起监视时空背景的波动。
至今,LIGO/VIRGO总共发表了几十次的侦察报告,包括双黑洞并合,双中子星并合,以及黑洞-中子星并合。然而并非所有的物理学家都相信这些报告的真实性。
例如在年,丹麦的AndrewJackson就宣称LIGO的数据分析大部分无法被复制。到了年十一月,Jackson斩钉截铁地公开宣布,除了第一个双黑洞并合事件(GW,如下图)之外,所有其他的所谓发现,都是子虚乌有。他说:“当我们对他们的数据做盲分析(BlindDataAnalysis)的时候,什么都找不到。我是丹麦人,所以很想说这是‘国王的新引力波’”。
原本年8月17日的双中子星并合事件(GW)让大部分物理学家安心了许多。这是因为有好几个电磁观测器(即伽玛射线、X光、光学和电波望远镜)也观察到了同一个事件,似乎证明LIGO测量的是真实的天文现象,而不是噪声。然而反对者指出最先报告这个事件的,其实是NASA的伽玛射线观察卫星,LIGO在40分钟之后才赶上潮流,所以仍然不算是盲测试。而且后来天文物理界对这个事件是否真是双中子星并合,至今还在争议之中。
更加火上加油的,是去年MichaelBrooks在《NewScientist》上的报导,他引用两个LIGO的内线消息,说连GW,也就是LIGO获得诺贝尔奖的关键发现,都不是用盲分析得出的,而是“靠人眼”,并且“手动加强以利教学”。发表LIGO论文的期刊,到现在仍然拒绝做任何评论。
LIGO团队本身也是守口如瓶,只放出一句话:“我们对所有发表的结果都有完全的信心,请大家耐心等待。”
今年四月,LIGO升级到第三阶段(ObservationRun3),灵敏度提高了40%。很多人寄望这个升级会发现更多有电磁观测左证的双中子星并合事件;几个月过去了,并没有发生。
从四月到现在,LIGO团队一共宣布发现了33个引力波事件(参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