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观测器 >> 观测器前景 >> 人民日报社丨四川5月入汛各地水文中心多
5月,四川将正式进入汛期。四川省水文中心预计,年汛期四川省盆地东北部和川西高原、攀西地区洪涝偏重,盆地中部和西部、西南部有区域性暴雨洪水过程。应警惕防范青衣江下游、涪江中下游、渠江可能发生超过警戒水位的洪水,安宁河、岷江下游、沱江上游、涪江上游可能发生接近警戒水位的洪水。
当前,四川各地防汛备汛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面对今年依然严峻的防灾减灾形势,四川各地水文中心全面开展汛前整站工作,各项迎汛准备工作就绪,多措并举强化迎汛备战。
争分夺秒智能监测做好应急测报
“各岗位迅速到位,开展测报工作!”4月27日上午9时,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威州镇的姜射坝水文站出现超警戒水位水情,四川省阿坝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随着该中心主任杨小波“一声令下”,10多名水文职工迅速集结,跑步来到江边的工作平台,立即开展水文测报工作,一场小型防汛应急演练上演。
工程师通过系统操作设备进行水文监测姜射坝水文站是岷江干流的控制站,也是水利部确定的国家重要水文站,其水文测报数据对于流域内洪水预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姜射坝水文站所在的岷江流域属山谷性河流,坡度较大,河宽较窄,河道调蓄能力小,洪水涨落较快。“洪水来的快,走的也快,破坏力大,这就给我们的水文测报带来了很大难度,也需要我们行动更迅速、处置更坚决。”杨小波坦言,像这样的防汛演练,4月就已经开展了三次,主要目的就是让大家心里绷紧一根线,锤炼大家的应急测报能力。
水文应急监测设备近年来,汶川县境内先后发生了20余次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阿坝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及时为地方防汛抗洪抢险救灾指挥决策提供有力水文支撑。演练现场,测报人员利用现代智能化检测系统,通过铅鱼、电波流速仪、测绘无人机等各种水文监测仪器设备,实时监测江河的水质、流速、流量、含沙量、降雨量等实时数据,同时采集视频图像等数字化信息上传至水情信息服务平台,为防汛减灾及时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百年水文提档升级推进现代化发展
四川乐山市境内有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条主要江河和众多中小河流。坐落于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东风堰-千佛岩景区内的夹江水文站,是青衣江干流的控制水文站,属于国家重要水文站,也是四川水文实验基地。
杨俊介绍相关流域水系情况据《夹江县志》记载,自南宋嘉泰元年(年)到年,这长达年间,夹江历史上共发生灾难性大洪水23次。年“8.18”特大暴雨洪水,青衣江水位高达.71米,四川省乐山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主任杨俊回忆当时,乐山及上游发生强降雨,夹江水文站突发停电状况,测站职工们凭借丰富的测验经验和迎难而上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以准确及时的监测预报,为乐山市防汛决策提前转移危险地区群众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在夹江水文站,站房、蒸发场、基本水尺断面、铅鱼、缆道游轮等实现了24小时监视,保证了设施设备的安全运行,同时各视频监控画面、测站基本情况、大洪水情况、水情平台数据,全面实现成果展示可视化。
雨量蒸发测算器“过去,传统水文监测均采用人工观测方式。现在,夹江水文站已初步实现水文全要素全量程自动监测,现代化发展驶入快车道。”杨俊表示,夹江水文站作为四川省两座推荐认定的“百年水文站”之一,通过新技术应用示范站创建,监测设备设施全面改造升级。在去年建成雷达在线测流系统、侧扫雷达的基础上,于今年3月完成了H-ADCP(测流监测系统)、在线激光测沙、自动蒸发设备的安装升级。
水文职工操作雷达在线测流设备据悉,乐山先后完成全中心35处水文(位)站洪水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并与乐山市60余处防汛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互连互通、信息共享,为全市防汛会商和调度提供了强有力保障。乐山水文中心作为岷江流域水旱灾害联防联控监测预警中心,汛期,将统筹协调阿坝、成都、眉山、乐山、宜宾5个区域水文中心专业技术力量提供技术支撑,逐步建立健全流域与区域、水文与水务在防汛减灾、水资源管理、水生态安全等方面的联动机制。
科技赋能精准测报为防汛赢得主动
位于涪江中游的遂宁市,也面临着大江大河干流、中小河流和山洪灾害突发洪水的风险。年,当地遭遇“8·16”涪江特大洪水,四川省遂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提前15小时发布超警洪水预测,提前8小时发布超保洪水预测,综合上游实测资料转化为直观“洪水淹没范围图”,协助指导当地防汛办进行抗洪抢险工作,为高效转移群众赢得先机。
遂宁水文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平台这离不开遂宁“智慧水文”的有力支撑。“我们率先打造‘智慧水文一张图’,实实在在用科技赋能水文工作。”遂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主任唐训海如数家珍般介绍了“智慧水文”的构成,包括水情信息服务平台、水文洪水风险灾害管理平台、涪江流域水利工程监测系统、洪水淹没范围图、能源管理系统、河流预报系统等,通过遂宁水文的这颗“超级大脑”,可以迅速、及时、准确地掌握雨情、水情信息等各种防汛抗旱基础资料,实现遂宁市水利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协同,为防汛抗旱调度决策提供有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洪水淹没范围图其中,“洪水淹没范围图”是四川省水文系统内的首张洪水预警信息图,通过整合河道管理范围3D数据,实现了涪江、琼江两条河流的淹没范围数字化,直接将预见期延长了10-20个小时,能够提供更直观、更精确、更科学的决策参考。唐训海表示,下一步,遂宁水位打算采用液位水尺,同步静止卫星结合智能水准点进行观测,并将不断探索研究数字孪生技术,聚焦建设数字孪生流域,提升水文科技创新能力。
据悉,目前为止,四川省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总体到报率达97%,水文测验缆道等重要测验设施设备已完成养护,年水毁设施恢复项目已完成,应急测报设备、物资已配置到位。此外,省水文中心梳理制定了流域水旱灾害联防联控监测预警水文专项工作机制等。今年起,四川水文部门将负责组织协调流域水旱灾害联防联控的联合监测、联合预报预警,汇总全流域水旱情信息,为流域水资源调度提供技术支撑,推动四川省流域水旱灾害联防联控防御一体化。
来源: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