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器

新时报视听天气下周这几天有雨雨雨,是怎

发布时间:2025/1/1 12:53:27   
今天(7月26日)是“三伏天”里“中伏”的第一天,俗话说“热在三伏”,其中又以“中伏”最热。不过今天济南的“中伏”清凉开场,市区最高气温27.1℃,比大暑那天的最高气温还低了0.2℃。明天午后济南局部地区仍有阵雨,但是接下来的天气就没今天这么凉快了。济南市气象台26日16时发布的天气预报称:未来三天以多云为主,明天午后局部地区有阵雨。预报今天夜间到明天(周一)白天阴转多云,明天午后局部地区有阵雨,降水概率30%,南风短时北风2~3级,明晨最低气温20℃左右,明天最高气温30℃左右。高温中暑气象等级2级,一般不会中暑。明天夜间到28日(周二)多云,南风短时北风3级,最低气温22℃左右,最高气温32℃左右。29日(周三)多云,南风3~4级,最低气温23℃左右,最高气温34℃左右。7月30日~8月1日(周四到周六)阴有雷阵雨,南风3~4级,雷雨时阵风7~8级,气温下降。8月2日(周日)阴转多云,南风3级,气温略有回升。雨送清凉的今天,济南天气体感温度比较舒适,龟山观测站测得的降雨量为8.8毫米,是小雨量级。但是在“七下八上”(7月下旬到8月上旬)的主汛期阶段,小雨可以送清凉,但是有时候突然造访的强对流天气却需要格外警惕,加强防范。如今,气象科技的进步让人们获得了提前应对天气变化的能力,在降雨过程中也可以及时掌握监测数据。那么雨是怎么被测量的呢?本期视听天气带您前往济南唯一一座国家基本气象站——龟山气象观测站,了解一下“谁”在观天测雨。龟山气象观测站工程师蒲章绪已有30年“观天测雨”的工作经验。今年4月1日起,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从全国试运行切换调整为正式业务运行,标志着我国地面气象观测将实现全面自动化。上世纪90年代以前,自动化并未普及。在手工“测雨”的年代,蒲章绪和他的同事们经历了一段十分艰苦的工作经历。观测员需要冒着雨外出,将观测场中玻璃瓶的雨倒入量筒中记录降雨量。有时候风大雨急,雷电击中围栏,将周边“烧”得通红,噼里啪啦的冰雹砸在身上……不论环境多艰苦,监测员要严格按照时间要求记录降雨量,彻夜不能休息。而这一过程中,却不能淋湿测量设备,监测员自己淋着,也得把伞给量筒撑着。如今,龟山气象观测站99%的观测业务已实现自动化。今年监测设备进一步智慧升级,龟山气象观测场也迎来了“新成员”——“三温三雨”新型自动温度雨量融合系统。这套设备可以有效解决单一气温、雨量传感器出现故障时造成数据缺失的问题,对于突发状况也有更好应对能力。由于仪器十分灵敏,天空飘着小雨的环境里,记者未能现场看到仪器内部构造。蒲章绪介绍,这套设备内部是利用“双翻斗雨量传感器”来实现对降雨量自动监测。承雨器收集的降水通过漏斗进入上翻斗,当降水累积到一定量时,由于降水本身重力作用使上翻斗反转,降水进入汇集漏斗。降水量每达到0.1毫米时,对开关信号计数即测得分辨率为0.1mm的降水量。这个头顶“蘑菇”的设备是称重式降水传感器,通过对重量变化的快速响应测得降水量。这个设备通过测量落到盛水桶中的降水质量,根据水的密度换算成降水的体积,再由承水口面积计算出收集到的降水总量。蒸发是地表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组成部分,也是水循环中最直接受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影响的一项,同时,蒸发也是热能交换的重要因子。这个圆形的设备就是用于测量地面蒸发量的。这个大型圆柱桶底的中心装一直管,直管上端装有测针座和水面指示针,桶体埋入地中,桶口略高于地面。测针插入测针座,能够读取水面高度,根据每天水位变化与降水量可以计算蒸发量。如今,蒸发量监测也实现了自动化。位于龟山气象观测站的诸多设备中,个头最高的当属风速风向仪。在这里,新时报记者也发现了暖心的一幕:转轮式探头迎着风缓缓地转动着,下方不远处的鸟巢里小鸟儿探出了头。“鸟巢对风速风向观测没有影响,我们决定让它们在这里安个家。”蒲章绪说。从气象“莫测”到气象可测,我们敬畏自然也探索自然,在探索中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时报记者:赵璐摄像:杨雯雯播音:赵晨美编:沈悦剪辑:王瑶华编辑:刘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5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