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学家利用(NASA)苔丝任务(TESSmission)前三个月的公开数据,证实了一颗位于天网星座名为HDb的新行星,这是这个年轻的探测器任务的第8个被确认的发现。它是一颗比地球大三倍、质量大23倍的“次海王星”(sub-Neptune)。HDb距离地球约53光年,围绕一颗太阳大小的恒星HD运行。这个被称为HDb的星球拥有非常奇怪的特性,至少以我们太阳系的标准来看是这样。这是一颗比地球大三倍的“海王星”,这意味着它可能是气态的,而不是岩石。但是HDb是由比我们所习惯的气体世界密度更大的物质组成的,因为它比地球重23倍。科学家认为这颗行星不会像海王星或天王星那样是气态的,而海王星和天王星主要由氢气构成,且非常膨胀,因此这颗行星可能有高密度的水,或者厚厚的大气层。”HDb每36个地球日绕其主星运行一圈,这颗主星几乎和我们的太阳一样明亮。探索小组成员说,这颗系外行星的平均表面温度可能在华氏度(摄氏度)左右。研究人员还发现了该系统中另一颗较小行星的迹象,这颗行星的轨道周期为7.8天。如果这个世界被证实,它将是苔丝发现的第一颗与地球大小差不多的行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苔丝任务(TESSmission)已经在附近的恒星周围发现了三颗相对较小的系外行星。在为期两年的主要任务中,苔丝任务几乎将观测整个天空。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TESS于年4月发射到地球轨道,任务是在太阳系附近寻找围绕恒星运行的外星世界。就像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近退休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Keplerspacetelescope)一样,苔丝使用的是“凌日法”(transitmethod)。迄今为止,已知的太阳系外行星发现中,约有70%是开普勒望远镜发现的。也就是说,它从卫星的角度寻找当行星穿过母恒星表面时所引起的星光的微小变化。苔丝通过将天空分割成重叠的部分来完成这项工作,每次研究27天。这颗卫星将在两年的主要任务结束前覆盖几乎整个天空。(相比之下,在主要任务期间,开普勒一直盯着同一小块天空,同时监测大约15万颗相对较远恒星的亮度。)这种转移的焦点使得TESS很难找到远离母恒星的行星,因此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一个轨道。事实上,对于苔丝来说,HDb非常遥远;该任务发现的另外两个较小的行星的轨道周期分别为11小时和6.3天。科学家称说:“这是我们所知道的围绕如此明亮的恒星运行的最酷的小行星。我们对热行星的大气层了解很多,但由于很难找到离恒星较远、因而温度较低的小行星,所以我们无法对这些较小、温度较低的行星了解很多。但是苔丝帮助我们找到了,很幸运现在我们可以更详细地研究它。”该小组最初在TESS的“扇区”数据中发现了HD系统发出的一个有趣信号。目前尚不清楚这个信号是由一个行星或恒星的变化活动,所以科学家们分析了观测之后将采取另一种观测器,它就是高精度径向速度行星搜索器(HARPS)摄谱仪。其实早在十年前,另一组天文学家曾使用HARPS研究了HD星系。HARPS通过观察恒星引力的牵引所产生的微小摆动来发现行星。这些研究人员也发现了一个信号,但他们不能确定这是一颗行星发出的。而现在的科学家团队们在HARPS的数据中发现HD信号每36天重复一次。他们决定,应该能够在苔丝的“第三区”数据中再次找到信号——他们成功地找到了,最后确定了HDb的质量和轨道参数。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