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观测器 >> 观测器资源 >> 济南降雨量如何计算一座国家基本气象站里的
本文转自:舜网
进入雨季,天气多变,降雨增多,一场降雨过后,经常看到有新闻报道,以“大明湖”为计量单位,表述降雨量的多少。7月11日17时至12日12时,全市平均降雨量95.2毫米,今年以来累积降水量全市平均毫米。天气变化对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日常生活有着重大影响。记者来到市中区舜耕路南首的龟山气象站,带大家看看济南市气象报告都是如何从这里发出的。
龟山的济南国家基本气象站是济南市气象局下属部门,年建站之初位置是在天桥区无影山,但是由于城市发展扩建,周围高楼建筑会影响到观测场气流通畅,不利于探测资料的准确性,探测环境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年迁到市中区舜耕路南首的龟山山顶上,东经°00′北纬36°36′,观测场海拔.3米,至此龟山气象观测站正式启用。
济南国家基本气象站是根据全国气候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需要所设置的气象观测站,主要业务任务是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记录处理和编发气象报告。那么,济南市区气象播报为何会以龟山站数据为基准,龟山站数据是否有足够的代表性呢?据悉,龟山气象观测站是济南市唯一的国家气象基本站,而且龟山气象观测站是唯一一个24小时人工监测的站点。
记者来到气象站观测场,这里绿草如茵,风景宜人,气象站主要的观测要素包括实时的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降水、能见度、地面温度(含草温)、浅层地温、大型蒸发、日照、辐射、总云量、云高、冻土、浮尘、扬沙、沙尘暴、结冰、雷暴等31项气象数据都是在这个观测场采集的。
据气象站副科长柳航介绍,观测场配备有三个翻斗式雨量计,以防其中一个出现故障无法准确收集气象数据,雨水可以在最顶端的承雨口进入承水器,从而进入引水漏斗,在经过漏斗进入翻斗,在积水量达到一定高度时,翻斗将会失去平衡,将水倒出,随着降雨时间增加,此步骤将会重复操作,翻斗将会左右翻转,然后接触开关,将翻斗旋转次数转变为电信号,并输送到记录仪,我们便会得到降水数据。
据了解,济南国家基本气象站目前采用的是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相结合的方式,95%以上的气象信息收集都可以采用自动观测,个别像冻土、雨水酸碱度等气象信息还需要进行人工观测。
如今,随着更多智能化观测仪器的使用,气象观测数据也更加精准,各项数据通过采集器处理最后上传到位于北京的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通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