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观测器 >> 观测器资源 >> 人类成功登月,开展探索见闻
作者:瑞立安|盗版必究
阿波罗11号,被月球引力成功捕捉,成为月球的卫星了。距离月面公里位置,开始绕月飞行,等待合适的时机,准备着陆于月球的月面。虽然登录的过程,发生一点插曲,但是非常庆幸,化险为夷。在登月舱里,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把手伸过仪表盘,默默地握了一下。着陆以后,还有相当繁琐的工作要做。登月舱根据计划,将在月球停留22小时。到达月面稍作休息,两名宇航员首先开始用餐,这是人类到达月球后的第一顿饭。
由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迫不及待地体验这个未知的世界。向休斯顿请求调整,饭后休息四小时计划,决定提前5小时开舱。经过地面控制的慎重考虑,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全世界的电视台,由于登月舱提前开启,逼迫调整了提前转播时间,已经乱成一片。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为出舱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首先确保证通讯、输氧、冷却装置、月面宇航服的一切正常。然后认真地检查了,登月舱着地点的倾斜度、舱内仪表、燃料装置、压力和氧气供应情况。
否则无论哪一项发生故障,在月球上都会产生无可挽回的悲剧。一切就绪后,确认开启登月舱的舱门。同时启用月面宇航服,维持生命的装置,进行呼吸。登月舱的门是向里开的,舱内有气压,舱外是真空环境。由里向外存在压力差值,所以首先要降低舱内的压力,不然舱门紧闭无法打开。突然,发现舱内的气压,降压失败,总降不下来。这一状况又是意想不到的,因为很多训练实验,无法在地球上得到充分体验。
他们花费了很长时间,才搞定了这一状况,好不容易才打开了舱门。因此错过了电视收视率的黄金时间,不过终于弄清楚了,原来当他们排放舱内氧气的时候,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从维持生命系统中泄漏。导致内外压力不平衡,使得舱门产生强烈的吸附力。面对着这陌生的世界,他们怀着既惊喜又恐惧的心情。奥尔德林,向内打开了鹰号的舱门,让阿姆斯特朗,进入了外面的平台。他帮助阿姆斯特朗,通过狭窄的舱口。
阿姆斯特朗,踏上梯子后,拉下了一条挂绳,放开了在鹰号下降平台上的模块化设备集成装置,这上面安装了一台黑白电视摄像机,奥尔德林手持电视摄像机,将镜头对准站在舱口的阿姆斯特朗。让地球上数亿观众,看到他从梯子上下来,阿姆斯特朗慢慢到了着陆器脚边。此时,地球上的亿万观众,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电视屏幕。
屏幕上映出了阿姆斯特朗,从幽黑的扶梯一步三停地爬下时的侧影。多么令人激动的时刻。指令长向休斯敦作着及时的报告:我现在在扶梯的最下端,鹰着陆支脚的底盘,已陷进了3至4厘米,月面像以细小的颗粒组成,景色非常美。阿姆斯特朗,大约花了三分钟,从这9级扶梯上到达月面,站在着陆支脚的底盘上,两手抓着扶梯。然后,他用左脚试探地触及月面,又踏踏实实地踩了一下,右脚也迈到月面上,松开两只手稍稍离开了“鹰号”。
美国东部时间年7月20日22
点56分20秒,人类在月面上留下了第一个脚印。这个脚印长约32.5厘米,宽约15厘米,还留有清晰的鞋底沟纹。电视机前的人们,凝视着阿姆斯特朗的一举一动。这时,扩音器里传来了阿姆斯特朗,激动而自豪的声音:“这对于一个人来说,只不过是小小的一步而已。可是对人类来讲,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我们不知道,有没有外星文明,数十亿年来是否来过月球。
但是,对于人类来说却是伟大的壮举。宇航员在月面上活动,必须穿着户外宇航服,它包含着维持生命系统的装置。阿波罗计划使用的航天服,属于第三代航天服。月面活动与浮游在太空活动的情形不同,必须一边步行在遍地皆是岩石的月球表面,一边弯下身体采取岩石标本。要求保护航天员,不但能经受强烈的太阳光辐射,也能防止从天而降的微小陨石,砸在身上不会导致破损。这种航天服在关节周围,制成伸缩自如的褶皱,大大提高了运动性能。
但是,宇航员必须穿着特殊的内衣。这种几乎盖住全身的网状内衣,缝入了长达米,犹如空心面粗的网状的细管,管内采用水冷降温,随时吸走航天员身上散发的热量,并且排出到宇宙空间。穿在内衣外面的航天服,由绝热层、压力层、抑制压力层的膨胀等几层重叠。最外面还蒙上,聚四氟乙烯与玻璃纤维,制成的保护层。再戴上强化树脂制成的盔帽、多层防护手套,穿上金属网眼的长统靴,就是完整的阿波罗航天服。
航天员穿上特质的宇航服,自然会感到十分舒适。阿姆斯特朗,感到四周一片寂静,静得有点害怕。月球的天空是黑色的,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散射日光的缘故。天空中挂着一轮明亮的地球,它比人们看到的月亮大得多。太阳光线异常明亮,眼睛不能直视。远方的火山口隐约可见,地平线拐一道圆弯,消失在幽黑的宇宙中。在近处的物体,同样由于没有光散射,物体的阴面显得特暗,而亮面又特亮,明暗反差非常大,使人看得极不习惯。
月面处处岩石凸起,岩石上面覆盖着灰色的尘粒。月球上没有水,荒凉至极,到处布满着陨石坑。完全不是中国神话中,描述的那般仙境,而是死寂沉沉的恐怖之谷。阿姆斯特朗,走出舱外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查看登月舱的情况,看登月舱的四个支脚,是否会陷入到月面中去,上升发动机会不会有问题等。他们一边谈论着,一面来回走动。掀开安装在鹰下降部的塑料盖,那里面有个纪念碑。在薄薄的金属牌上,镌刻着地球的两个半球。
还有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即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了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进行一次和平的旅行的字迹。接着,奥尔德林从鹰下降部的收藏箱里,取出带三脚架的电视摄像机,拍摄了一段周围的景色。然后,把摄像机安装在月面上,设定登月舱在画面中的位置,为中央稍左一点的地方。他设置完摄像机,像袋鼠一样蹦蹦跳跳地跑进了画面。他把太阳风测定装置,立在鹰前面,开始捕捉从太阳放射出来的,具有放射能微粒子的装置。
背包里的氧气只够用4个小时,预定停留时间只剩1小时,一晃时间过去了1小时40分钟。于是急忙开始采集真正的岩石标本,从月球岩石,人类可以窥探许多太阳系的秘密。所以,月岩堪称得上是月亮宝石。他们把这些标本一个个地装在塑料袋中。采集完的岩石后,就安放观测器。奥尔德林两手提着激光反射器和月震仪,从鹰的暗阴处走过来,这些仪器在地面上足有80公斤,但在月面上却只需轻轻地提起就走。
激光反射器有手提包那么大,是以个水晶棱镜,纵横各10个排列起来的装置。从地球发射的激光,被这反射器反射回去,以测出地球和月球的准确距离。月震仪装有太阳能电池,记录月震波用无线电送回地球。这种月震仪灵敏度极高,人们能在地球上观测月震。预定的2小时40分钟转眼就过去了。休斯敦下达了返回鹰舱的命令。他们还有好多事,没来得及做,有点依依不舍。但还是立即执行,开始返回的命令。
奥尔德林先爬上舱梯,他站在舱口和下边的阿姆斯特朗,一起用穿在滑车上的绳索,把标本箱拉上去。两人互相帮助着钻进狭小的舱口。盖紧舱口,输入氧气,待舱内气压上升,他们就卸下背包,脱去登月服,换上舱内宇航服。登月舱和母船的对接,是有重量限制的,它能携带最大包裹的重量是30公斤。由于增加了月面标本,就得把返回地球时,不需要的装备和物品清理出去,以减轻登月舱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