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器

老站来了怪家伙偏爱在271里

发布时间:2025/2/18 13:15:08   

三尺见方的“铁疙瘩”

“大身子”上立了个“小脑袋”

每隔几秒钟便会摇一次头

头顶上像眼睛一样圆圆的感应器

也会随之翻动一下

颇有点古怪的可爱

它叫激光测风雷达是个1月8日刚来图里河国家基准气候站(以下简称“图里河站”)的“怪家伙”01:月11日,站里的值班观测员全立成7时30分就爬起来,一半是为了“开路”——昨夜断断续续下了一晚上的雪,要8时准时进场开展冻土观测,得铲出一条路来;另一半就是为了看看它。有意思的是,“怪家伙”来图里河站,不是来干活,是专门来挨冻的。位于大兴安岭深处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图里河镇,几乎没有夏季,只有春秋和寒冷漫长的冬季,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一月平均气温-27.1℃!历史最低气温低至-50.2℃!年12月,这片极寒的土地上建成了一座气象观测站。历经67载,这里从只有简陋观测场、办公值守只能靠火墙子取暖的地方,发展成为拥有宽阔平坦的外场地,能源、通信、交通、房屋等条件完善的台站。

图里河气象局70年代办公室和测场呼伦贝尔市气象局供图

这些无形的气候和有形的基础设施资源,被部门内外看在眼里。

年,在呼伦贝尔市气象局的政策支持下,航天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找上门来,同图里河站合作共建气象观测设备极寒试验基地。

图里河气象观测设备极寒试验基地

刚开始,老全和站里的一些老职工还不太理解,怎么还有人专程要把好好的仪器放在冰天雪地里挨冻呢?对接的研发中心经理助理张旭告诉他,这是为了验证气象观测装备在极寒环境下是否能正常持续运行,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优化改进。

“哦,我懂,提高仪器可靠性。”老全点点头。呼伦贝尔市气象局局长刘正会描绘了一幅更广阔的图景——

利用咱呼伦贝尔有独特的‘冷资源’,有了试验基础,以后会有越来越多我们自己造的气象观测设备建到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甚至建到南极北极去,在那样的环境里也稳定运行!

“这就是‘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吗……”老全反复咂摸着。

他原来只知道:冷,是一种习惯,但更多时候是一种孤独。图里河多冷啊!在这里,许多农作物活不了;很多时候气温也不适合冰雪旅游;本就交通不便,大雪封山更会阻断唯一一条公路,甚至拦下铁轨上仅有的一趟绿皮火车。即便是现在,这也是个外卖软件都覆盖不到的地方,要做外科手术得到百余公里外的城里找大夫。从年开始,随着内蒙古地面观测迈向自动化时代,站里越来越多的观测员从繁琐的日常业务中解放出来。他们飞到海拉尔,飞到牙克石,飞到呼伦贝尔,成为业务骨干,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老全、张凤莲和站长李井涛留了下来。三人算来也是从小一起在站里长大,最后又都选择回到这里:张姐年来到站上,一呆便是35年;老全今年才48岁,却把超过三分之二的生命奉献给了图里河;站上“工龄”最短的李井涛也扎根在此28个年头了。这里留下太多记忆!图书册、乒乓球、院子里的弹珠、办公楼走道里的捉迷藏,还有父辈们在-40℃的风雪中摘下手套、爬到高高的简易风杆上更换备件,一会儿就要用嘴哈一下手的回忆……他们舍不得。这里也留下太多责任!图里河站的气象资料,要参与全球交换,对研究大兴安岭气候环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意义重大。而哪怕是自动观测,从早上8时到晚上8时,每个小时都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882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