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病发病原因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2818/现在网络上有句流行语:“悬而未决,量子力学”。当科技发展到今天,物理学的研究进入了越来越趋向极致的领域,尤其在是量子这个领域。我只不过是一个大专生,物理学的不好,但不影响我对世界真相的好奇。当我看到了量子力学的双缝干涉实验,对于这个实验中最奇异的部分,也就是观察者对实验的影响,经过思考,我有了自己的想法。这个实验大致可以用这个图来表示,具体的内容大家可以上网查阅,尤其是所谓的叠加态和观测导致的坍缩。而我的思想实验,也是在这两者之上展开。首先呢,是光子的光粒二象性,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叠加态。我无法从物理的一般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因为我本身不是物理专业。但是我的思想实验是以维度来解释这个现象,也就是说,光子本身就是高维的。从光子发出到屏幕成像的这个过程,如果没有缝,光子可以出现在屏幕的任意一个点。所以不停重复这一个过程的话,屏幕上就会趋向于绝对均匀的布满光子成像点。而出现双缝之后,光子的波性就会“被”显现出来形成干涉条纹。其次,就是所谓坍缩。与其说是观测导致了坍缩,不如说是观测导致了粒子性的显现。观测决定了在三维世界中,光子具体经由哪个缝穿过,也就限制了光子的波性,导致光子在屏幕上的条纹只剩下两条。但是我们是不是忽视了什么,观测限制了光子的横向波动性显现,但是没有限制光子的纵向波动性显现,所以他仍旧是有两个条纹。假设,我们在第一个竖向双缝后的一个距离上(该距离可能等于光子发射器到第一个竖向双缝板的距离),放置一个横向双缝。那么如果没有任何观测,在电子屏幕上应该呈现的是明的方块和暗的纵横纹。如果在第一个板后面放置观测器,而第二个板不放置。那么在电子屏幕上,应该出现两排纵向明的方块。如果在第二个板后面放置观测器,而第一个板不放置,应该出现两排横向明的方块。如果两块板均放置观测器,那么电子屏幕上就应该只有两个方块。那么如果无限增加横向和纵向的双缝板,电子屏幕上的亮点就会无限趋近于光子大小。但是我不知道是否每个板子都放置观测器,会让结果无限接近于只有两个光子大小的点。请注意,这只是思想实验,如果又兴趣有条件,你们可以试一试。这个思想实验给我的启发是什么呢?1时间。我们都说时间是抽象的,而且貌似时间是无限的。但其实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就会发现,其实时间只在事件上存在意义。在这个实验中,就是光子从发射到成像;在人生,就是从生到死;在游戏,就是开始到结束;到旅途,就是出发到到达,等等等等。你会发现,当一个事件结束,其对应的时间维度也就结束了。所以,我们是在人生的生死时间维度里,去完成一个又一个小的时间维度。而如果要探究时间的意义,就不可能脱离特定的事件。2事件。所有事件的开始,都对应着无限可能的开放结局,而并不是一个有限的确定结果。而所有事件最终的结果,都是因为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限制事件过程经过的的路径或方式。举个例子,冲一杯咖啡,在开始那一刻有着无数多的结果。水温是不确定的,浓度是不确定的,成品的总量是不确定的,口感更是不确定的。但是从这个事件开始,每一个想法,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行为,都在不断的限制最后结果出现的可能性。你把水烧开了,成品水温就是趋向于高的;你舀了一勺咖啡粉,浓度就趋向于确定了。你用量杯量取了确定的热水,浓度和成品总量就基本确定了;你用热水温了杯,口感也会趋向确定了。总之一系列的动作,就像思想实现中带缝的板子,把光子能通过的路线限制住,把结果导向一个固定的范围。那么如此,我们可以在以这种独特视角重新定义“技术”。即,在一个特定的事件中,逐步限定事件的发展过程,并将其导引向特定的结果的特定步骤或能力。有了冲咖啡的例子,相信这个并不难理解。我们所经历的万事万物,在开始的那一刻,其实并没有固定的结果,但是我们的想法和行为不断地去把事物导向一个结果。虽然我们自己往往不知道那个结果是否是我们想要的,但无可厚非的是的确是我们自己造成的那个结果。还能说什么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gx/6732.html